介圭 การใช้
- 锡介圭以作瑞,宅附庸而开宇。
- 锡尔介圭(30),以作尔宝。
- 俗嫌龙节晚,朝讶介圭赊。
- 今便肃奉天策,钦承介圭。
- 太保承介圭,上宗奉同瑁,由阼阶?。
- 锡尔介圭,以作尔宝。
- 韩侯入觐(14),以其介圭(15),入觐于王。
- 《诗?大雅?嵩高》:锡尔介圭,以作尔宝。
- 韩侯入朝拜天子,手持介圭到殿堂,恭行觐礼拜周王。
- (15)介圭:玉器,天子圭一尺二寸,诸侯圭九寸以下。
- 《书?顾命》:“太保承介圭,上宗奉铜瑁,由阼阶?。
- 《诗?大雅?韩奕》:“韩侯入觐,以其介圭,入觐于王。
- 呈介圭为贽表明韩侯的合法地位,周王的赏赐表示韩侯受到的优宠。
- 按周礼,王册封诸侯赐予介圭作为镇国宝器,诺侯入觐时须手执介圭作觐礼之贽信。
- 《汴州刺史厅壁记》:“长庆四年,诏书命河南尹敦煌令狐公来莅来刺,锡之介圭、使印、兵符。
- 未留传部分:⊙参同契讲述资料(或谓另有悟真篇讲义,但袁介圭先生说,仙学院时期,陈先生并不曾讲解「悟真篇」,恐系讹传。
- 写张署在宦海中的升沉变迁,或陈述屈居下僚的苦况,或从礼制、仪容、士兵装束等进行侧面衬托,或以“贞干”、“材是梓”、“骥中骅”、“荣八命”等进行主观评价,或以“怀仁道并遮”、“俗嫌龙节晚”、“朝讶介圭赊”等进行客观反映,或列举农耕兴旺、物产丰富、市场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