เข้าสู่ระบบ สมัครสมาชิก

哥巴文 การใช้

ประโยคมือถือ
  • 以往哥巴文在纳西族人民中使用不广。
  • 哥巴文主要在中国云南省丽江一带使用。
  • 纳西族原有四种文字,即东巴文、哥巴文、阮可文和玛萨文。
  • 其中东巴文和哥巴文在保存民族历史文化方面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
  • 对此两种文字哪种产生在先的问题,美国人类学家J.F.罗克认为哥巴文早于东巴文。
  • 原有两种文字:一种是表意的象形文字叫东巴文;另一种是表音的音节文字叫哥巴文
  • 29、《关于哥巴文字源考证的几点看法》,《中国文字研究》第六辑,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
  • 的相互影响,在明末清初,从东巴象形文字演变发展而来的还有一种标音文字,称“哥巴文”。
  • 哥巴文虽有2400多个符号,但重复较多,常用的只有500多字,标音不标调,同音和近音代替很多,致使运用不广。
  • 从几种文字所写的经书种类和册数看,图画文字经书最多,哥巴文经书很少,一字一音的象形文字经书更少。
  • “哥巴”是弟子的意思,“哥巴文”的意思是东巴什罗后代弟子创造的文字,“哥巴文”是对东巴文的改造和发展。
  • 其中有人认为东巴文的图画文字最早,其次是哥巴文,东巴文一字一音的象形文字出现最晚,它是在哥巴文的影响下产生的。
  • 随着纳西族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在明末清初,从东巴象形文字演变发展而来的还有一种标音文字,称“哥巴文”。
  • 纳西族的语言是纳西语,它有两种文字:东巴文和哥巴文,其中东巴文创造于一千多年前,是今天世界上唯一的仍被使用的一种象形文字。
  • 方国瑜在导师刘半农的支持下怀着发掘、整理传统文化的志向,不畏山高水险深入到金沙江边的石鼓、巨甸等地考察,首次发现了纳西标音哥巴文摩崖。
  • 例一:调查是从盐源县泸沽湖镇木垮村开始的,在木垮村杨松弄家发现一本经书,近方形,长约16厘米,宽约11厘米,共24页,其中20页有画,有人物、器官、动物,个别画面还有一种罕见的哥巴文注释。
  • 这些古文字有突厥文、回鹘文、于阗文、焉耆-龟兹文、粟特文、大小契丹文、西夏文、在小女真文、察合台文、八思巴文、满文及东巴图画文字、沙巴图画文字、东巴象形文字、哥巴文、水书等,共17种。
  • 以中国的语言文字为例,各民族的57种文字中,17种已经消亡,它们是突厥文、回纥文、察合台文、于阗文、焉耆-龟兹文、粟特文、巴思巴文、契丹大字、契丹小字、西夏文、女真文、东巴图画文字、沙巴图画文字、东巴象形文字、哥巴文、水书、吐火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