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纱 การใช้
- 奏准在武昌文昌门外官布局东隔壁设立湖北官纱局。
- 穿着一件旧灰色官纱袍,下面一条河南绸做的洋式裤,系着裤脚。
- 1923年以名列全校第三的成绩毕业,被分发到湖北省官纱局的纺织厂工作。
- 官纱局存沪未用的纱机20400锭领回,作价25万两,作为官股,“按年取息,不问盈亏”。
- 10、在大梁上画上官纱,在枋柱画上腰带,在门槛上画上官靴,有利居住者考取功名。
- 一带产的一种丝织品,经线用生丝,纬线用熟丝织成,质薄而经,可做夏衣,旧时多贡于内廷,所以叫官纱。
- 宿迁城隍庙里的木雕城隍像,头戴官纱帽,身穿红色龙袍,腰佩金色玉带,宽宽的脸瞠,长长的胡须,荚俊威武。
- 两天以后,颖铭也回来了,穿着白官纱衫,青纱马褂,脚底下是白袜子,青缎鞋,戴着一顶小帽,更显得面色惨白。
- 头茬依据影人身份、地位、性别的不同,分装在官纱、王帽、帅盔扎巾、文武生头、文武旦头、神仙妖头六个影包内。
- 本书主人公杜斌??一个半路出家的文人,让他扛起一个“三年”的“限期改造”,一顶回乡父母官纱,能够盖住谁所撒好的网呢?
- 隋朝时,乌纱帽成了等级的标志,乌纱帽上的玉饰数量有严格的级别限制,一品官纱帽上的玉饰可以有九块,而六品之下的纱帽则不允许有任何玉饰。
- )许多“农民亦争服洋布”,中产之家更是“出门则官纱纺绸不以为侈”,“一般青年均羔裘如膏矣”(注:宋延斋:《蒲圻乡士志》,转引自严昌洪:《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82页。
- 其经与纬,要络得更净,法以熟经落靛缸,染成玉兰色,纬上茄花色之生丝即为雪青绢纱,又以玉兰色经条,纬上竹青色之生丝即成湖绿官纱,又有以棉纱为经,生丝为纬曰丝统,以碱胰好后,先经五倍子水为媒,名曰坐?,方可加染各种颜色,因纱与丝混合,非此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