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贶 การใช้
- 清代以前称明贶庙,或大庙、祖庙。
- 敢拜明贶,永清世氛。
- 赐庙额为「明贶」。
- ,独山为惠威弘丰国王,赐庙额曰'明贶'。
- 原称明贶庙,又名霖田祖庙、三山国王庙,俗称大庙。
- 从此,三山神便被统称为三山国王,三山国王庙又称明贶庙。
- 相传建于隋代,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原名明贶庙,又名三山祖庙,俗称大庙。
- ”明?郑若庸《玉?记?宿庙》:“夜气清,天坛爽,空虚转彗光,沉幽早冀沾明贶。
- 乃诏封明山为清化盛德报国王,巾山为助政明肃宁国王,独山为惠威弘丰国王,赐庙额曰’明贶’。
- 刘希孟《明贶庙记》记载“潮之三邑(海阳、揭阳、潮阳),梅、惠二州,在在有祠,岁时走集,莫敢遑宁”。
- 霖田祖庙位于揭西县霖田镇(距汕头市区以西115公里),又称明贶古庙、三山国王庙、大庙,至今已具1400多年历史,历代均有修建,至1958年拆毁。
- 泮坑公王保外乡据《揭阳县志》、《潮州府志》和元代刘希孟撰写的《明贶庙记》载:在潮阳的西陲,与惠、梅州接壤处,有巾山、明山、独山三峰。
- 因宋太宗曾封神为三山国王,赐“明贶庙”,后又复加“广灵”二字,而成为“明贶广灵三山国王庙“,简称三山国王庙、国王庙,当地群众惯称为大庙。
- 泮坑公王庙:又称“三山国王庙”,相传由久居潮州的梅县泮坑外村人熊氏建造,庙中安放贴有真金的仿明贶庙三山国王神像,素有“泮坑公王保外乡”的美誉。
- 现庙中有据明代《永乐大典》所收元代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刘希孟撰《潮州路明贶三山国王庙》记载而立的唐维元和十四年韩愈的《祭界石神文》及元代刘希孟的《明贶庙记》碑文。
- 到了北宋,“潮州三山神”因助宋太宗征北汉刘继元有功,宋太宗“诏封明山为清化盛德报国王、巾山为助政明肃宁国王、独山为惠威宏应丰国王”,并赐庙额曰:明贶,并敕增广庙宇,岁时合祭。
- 据《明贶庙记》载,始于隋,有神三人,出于巾山之石穴,乘马而来,自称昆季,受命于天,镇三山,至唐显灵,凡水旱疾疫,有祷必应,到宋朝太宗攻打太原时,忽观金甲神人,驰马突阵,王师遂大捷。
- 祖庙始建于隋,显于诏,封于宋(宋太宗诰封明山、巾山、独山三山神为“三山国王”),封赐额又谓“明贶庙”,因庙在古霖田郡,故又称“霖田祖庙”,当地群众称之为“大庙”,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
- 三山国王庙据《明贶庙记》记载,三山国王“肇迹于隋,灵显于唐,受封于宋”,迄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揭西河婆三山国王祖庙是海内外6000多座三山国王庙的鼻祖,奉祀的神?初为三山神,受封后称为三山国王,是粤东先民创造的地方神?.其“护国庇民、国泰民安”的精神被历代民众所尊崇,因而庙祀千年不衰、香火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