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梭 การใช้
- 柽柳和梭梭林地土壤呼吸研究
- 不同单株梭梭种子质量比较研究
- 库布齐沙漠人工梭梭生长特性的评价研究
- 引发梭梭种子对其幼苗生理生化的影响
- 库布齐沙漠人工梭梭林地土壤水分动态规律的研究
- 2769 ) 。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红砂和梭梭为优势种,其余草本植物为伴生种。
- 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退化梭梭净光合速率影响最大的生境因子是土壤含盐量。
- 4 、过渡带红砂和梭梭服从随机分布,梭梭幼苗表现为聚集分布。
- 总体来看,肉苁蓉和寄主梭梭体内糖分的代谢主要以蔗糖合成酶为主,其它2种酶为辅协同参与调控。
- 肉苁蓉的糖分积累与梭梭不同,己糖含量约占可溶性总糖的62 . 45 % ,而蔗糖仅为可溶性总糖的4 . 98 % ,故肉苁蓉为己糖积累型。
- 摘要通过测定不同发育时期肉苁蓉和寄主梭梭体内主要糖类物质含量和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以研究寄生植物与寄主植物的糖代谢及其关系。
- 结果表明:未寄生肉苁蓉的梭梭以积累葡萄糖为主,而寄生肉苁蓉的梭梭在夏季休眠期以积累葡萄糖为主,进人秋季旺盛生长期时以积累蔗糖为主。
- 寄主梭梭同化枝内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较转化酶活性和蔗糖合成酶活性低,其中寄生肉苁蓉的梭梭的分解酶类活性高于未寄生肉苁蓉的梭梭。
- 为了从更大尺度和更深层次上理解生态过渡性与遗传变异过渡性的联系,我们对该过渡带的梭梭、碱蓬和叉毛蓬三种植物的遗传变异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显d 。 , 。
- 采用rapd对荒漠过渡带6个梭梭亚居群117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 16条引物共检测到74个位点,多态位点为71个,多态位点比率为96 。
- 肉苁蓉体内转化酶活性较低,而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较高,且蔗糖合成酶活性高于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表现为肉苁蓉中的分解酶类活性高于合成酶类活性,较高的分解酶类活性促进了蔗糖的分解,从而促进了糖分由寄主梭梭向肉苁蓉的不断转移。
- 从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两个层次上,阐明了荒漠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特征;在分析几种荒漠植物(碱蓬、叉毛蓬和梭梭)遗传变异和生态位的基础上,探讨荒漠植物种的生态位与遗传多样性的关系,验证关于生态环境与遗传变异的生态位宽度变异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