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饷 การใช้
- 与辽饷、剿饷当时并称为“三饷”。
- ”153万余两,合原加派“辽饷”共计680万余两。
- 夏四月己巳,免延安、庆阳、平凉新旧辽饷。
- 明末加派的辽饷?剿饷和练饷三项赋税的合称。
- 他接着说:近加辽饷千万,练饷七百万,民何以堪!
- 四年(1631年)又增派辽饷,每亩9厘4毫3丝2忽,共银3569.8两。
- 以后不断加增,到崇桢末年,辽饷已增至九百万两。
- “辽饷”始征于明神宗显皇帝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
- 历局官员李天经主张开发矿藏以充国库收入和支付辽饷。
- 辽饷自辽饷,京粮自京粮,岂可专以截漕为事,致根本坐困。
- 十二月,加派“辽饷”153万余两,合原加派“辽饷”共计680万余两。
- 这几年,毕自严保证辽饷供应,守卫京师大门,做出了巨大贡献。
- 战事紧急,大量向人民加派“辽饷”,后又有各种名目的附加税。
- 思宗烈皇帝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又强征“辽饷”,亩加征银三厘。
- 辽饷亦称新饷?始征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主要用于辽东的军事需要。
- 二年三月,疏言:「诸边年例,自辽饷外,为银三百二十七万八千有奇。
- 明初,江南田赋就很重,迨至明末,增收辽饷、练饷与剿饷,天下嚣然。
- 至晚明三饷(辽饷、练饷、剿饷)加征,骤增重负,一条鞭法便遭到破坏。
- 此九厘额银,即明代之九厘银,也称辽饷或新饷,为明代加派的三饷之一。
- 辽饷??明朝末年辽东驻军的饷项;又指为筹措这种军饷而加派的田赋银。
- ตัวอย่างการใช้เพิ่มเติม: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