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庙 การใช้
- 迁庙学于城东南,增其旧制。
- 或以迁庙之主行载乎齐车。
- 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迁庙至此。
- 古者先王迁庙主,以昭穆合藏于祖庙。
- 宋绍兴元年(1131),迁庙于茅山茹峰亭下。
- 曾子问曰:“古者师行,必以迁庙主行乎?
- 自正庙而迁之于祧,谓之迁,故祧曰迁庙。
- 屈原别祠,再次作游魂,张飞迁庙,同当新移民。
- ?诸侯迁庙》:“摈者曰:‘迁庙事毕,请就燕。
- 丙辰,左仆射裴贽等议迁庙,合迁顺宗一室,从之。
- 《迁庙议状》:“中宗复辟中兴,当为百代不迁之庙。
- 开皇十四年,迁庙于法云寺侧,称“东镇沂山神庙”。
- ”集解引孔安国曰:“天子亲征,必载迁庙之祖主行。
- ,至北宋迁庙桐柏,历代多次重修,仅清朝就修葺10次。
- 因明时由绵竹善庆里迁庙于此,取幽静佛安之意命名。
- 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迁庙于乌程县学(今市府西大院)东。
- ”孔子曰:“天子巡守,以迁庙主行,载于齐车,言必有尊也。
- 故白虎通云:“??祭迁庙者,以其继君之体,持其统而不绝也。
- 【示例】唐?元稹《迁庙议》:“中宗复辟中兴,当为百代不迁之庙。
- 庙原在梅城城北,明初,李文忠打败张士诚,始迁庙于此,现保存完好。
- ตัวอย่างการใช้เพิ่มเติม: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