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笔冢 การใช้
- 取秃笔头瘗之,曰“退笔冢”。
- 后取笔头瘗之,号为“退笔冢”。
- 埋笔冢:亦称“退笔冢”。
- 后把笔头埋了,称之为“退笔冢”。
- 智永曾瘗秃笔而筑退笔冢,并制铭志。
- 后取笔瘗之,号为‘退笔冢’,自制铭志。
- 亦作“退笔冢”。
- 习字用过的毛笔,堆积成冢,称“退笔冢”。
- 后取笔头瘗之,号为“退笔冢”,自制铭志。
- 后取笔头瘗(yì)之,号为“退笔冢(坟)”。
- 后取笔头瘗[yi,埋的意思]之,号为“退笔冢”。
- 簏,簏有一石之大,而五簏皆满,取而之,号“退笔冢”。
- 清钱谦益《代书砚答》诗:“退笔冢中悲力尽,短檠墙角叹交?。
- 智永后来把这些毛笔集中埋在一个地方,自撰铭词以葬之,时称“退笔冢”。
- 其一生用笔无数,废笔盈积成筐,堆迭成丘,特撰写铭文,随同埋入土中,名为“退笔冢”。
- ”冢前立一石碑,上刻“退笔冢”3字,下有“僧智永立”几个小字,背后还有智永写的一篇墓志铭。
- 罗中夏按小榕的指点,去寻找所谓“退笔冢”,打算把笔灵取出来,然后继续他没心没肺的大学生活。
- 等湖籍书画俊才;王羲之七世孙释智永居湖之永欣寺三十余年,用败的笔头积满五簏,葬之“退笔冢”。
- 上有着几个历来传诵不绝的故事,如:智永和尚苦练书法最终成名的“退笔冢”与“铁门槛”的故事就在此。
- )阁上临书先袒遣贴三十余年,所退笔头,置之大竹簏,簏有一石之大,而五簏皆满,取而之,号“退笔冢”。
- ตัวอย่างการใช้เพิ่มเติม: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