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儒院 การใช้
- 吴越国时,入仕为通儒院学士。
- 通儒院毕业,不需考试,而以平时研究著述评定。
- 大学堂还设有通儒院,“为研究各科学精深义蕴,以备著书制器之所”。
- 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设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3年,分科大学堂3或4年、通儒院5年。
- 清末,曾计划在大学里设立培养专门人才的“通儒院”,类似今天的研究生院。
- 1913年毕业,得教育学学士衔,其后获广东省公费,再入该校通儒院专攻教育学,获硕士学位,归国后仍在岭南学校任教。
- 通儒院招生对象是大学毕业生或具备相当水平的人,培养目标是“能发明新理以著成书,能制造新器以利民用为成效”。
- 按照这个学制的规定,儿童7岁入学到大学毕业要20或21年,到通儒院毕业要24年或25年,年龄要到31岁或32岁,是我国迄今最长的一个学制。
- 按照这个学制的规定,儿童从7岁入学到通儒院毕业,长达二十几年,年龄要到30岁,即使不将通儒院计算在内,学龄也长达21年,是我国最长的一个学制。
- 它包括《学务纲要》《大学堂章程》(附《通儒院章程》)《优级师范学堂章程》《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实业教育讲习所章程》,以及《各学堂管理通则》《任用教员章程》《各学堂奖励章程》等。
- 它包括《学务纲要》、《大学堂章程》(附《通儒院章程》)、《优级师范学堂章程》、《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实业教育讲习所章程》等,以及《各学堂管理通则》、《任用教员章程》、《各学堂奖励章程》等。
- 这个学制将学校教育分为三段七级,第一段为初等教育:蒙养院四年、初等小学五年、高等小学四年;第二段为中等教育,中学堂五年;第三段为高等教育: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三年、大学堂三至四年、通儒院五年。
- 从纵的方面看,整个学制分三段六级: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设初等小学堂5年,高等小学堂4年,另设蒙养院,不在正式学制之内;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设中学堂5年;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设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3年,分科大学3年或4年,通儒院5年。
- 根据1902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称为“壬寅学制”)和次年又重新颁布实施的《奏定学堂章程》(称为“癸卯学制”),高等教育分高等学堂(大学预科)、大学堂(大学专门分科)和大学院(亦称“通儒院”,相当于研究院,大学毕业始许入学)。
- 该学制包括《初等小学堂章程》、《高等小学堂章程》、《中学堂章程》、《高等学堂章程》、《大学堂章程》、(附《通儒院章程》)、《蒙养院及家庭教育法》、《初级师范学堂章程》、《优级师范学堂章程》、《初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附《实业补习普通学堂章程》及《艺徒学堂章程》)、《中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高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实业教员讲习所章程》、《译学馆章程》、《进士馆章程》,还有《学务纲要》、《各学堂管理通则》、《各学堂奖励章程》和《各学堂考试章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