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养时晦 การใช้
- ?酌》:“于铄王师,遵养时晦。
- 遵养时晦:退自循养,与时皆晦。
- 【诗?周颂】於铄王师,遵养时晦。
- ?周颂?酌》:“于铄王师,遵养时晦。
- 遵养时晦,至德也,不可因以失乘时之机。
- 考证:〔【诗?周颂】於烁王师,遵养时晦。
- 《诗?周颂?酌》:“於?王师,遵养时晦。
- 《诗经.周颂.酌》:“於铄王师,遵养时晦。
- 天道悠长,宜遵养时晦,愿抑赫斯,以待后日。
- 《诗经?周颂?酌》:“于铄王师,遵养时晦。
- ?宣公十二年》:“《?》曰:‘於铄王师,遵养时晦。
- 上皇遵养时晦,不得与平,乃驻临安,所以为休息计也。
- ?文帝纪》:“公躬擐甲胄,龚行天罚,玄谋庙算,遵养时晦。
- 汤子至性过人,读书学道,负经世之才,而不遵养时晦,日事吟咏。
- 处其朝者恒惧危亡,故人士结舌,道路以目,诚贤人君子道穷数尽,遵养时晦之辰也。
- ”《花月痕》第十四回:“雨槛弄花,风窗展卷,遵养时晦,与古为徒,这也省却多少事。
- 。酌:「於铄王师,遵养时晦」,诗经周颂之篇名,告之以行也,酌先主之道,以养天下也。
- ”)《旧五代史.唐书.李琪传》:“琪虽博学多才,拙于遵养时晦,知时不可为,然犹多岐取进。
- 《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和五年》:“默据上流之势,加有船舰成资,故苞含隐忍,使有其地,朝廷得以潜严;俟足下军到,风发相赴,岂非遵养时晦以定大事者邪!
- 南宋第二位皇帝孝宗于公元1174年登基改元时,原本是用“纯熙”年号,且行文广告于天下,当时担任赣州知府的洪迈还特意写了贺表,以示庆祝,可是等到朝廷的诏书下达后,方知新年号是“淳熙”而不是原定的“纯熙”,虽音同却意义不同,究其竟:“纯熙”一词原本出自《诗经?周颂?酌》中的一句:“于铄王师,遵养时晦,时纯熙矣,是用大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