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箭 การใช้
- 前者叫沉箭漏,后者叫浮箭漏。
- ”李周翰注:“浮箭谓水漏刻日时节者。
- 漏是指带孔的壶,刻是指附有刻度的浮箭。
- 为漏,浮箭为刻。
- 中国历史上用得最多、流传最广的是浮箭漏。
- 为漏,浮箭为刻,下漏数刻,以考中星,?明生焉。
- ”《文选?张协<七命>》:“浮箭未移,再践千里。
- 铜尺前插放木质浮箭,下为浮舟,水积舟升,度尺计辰。
- 另外还有一个木质的浮箭,固定在浮舟上,紧靠铜尺,指向时辰刻度。
- 凡孔壶为漏,浮箭为刻,以考中星昏明,更以击鼓为节,点以击钟为节。
- 受水型漏刻的浮箭在受水壶中,随水面上升指示时间,为了得到均匀水流可置多级受水壶。
- 漏是指计时用的漏壶,刻是指划分一天的时间单位,它通过漏壶的浮箭来计量一昼夜的时刻。
- 早期多为泄水型漏刻,水从漏壶孔流出,漏壶中的浮箭随水面下降,浮箭上的刻度指示时间。
- 根据全年每日昼夜的长短微有差异,又把24节气制成长短刻度不同的48支浮箭,每一个节气昼夜各更换一支。
- 铜尺前插一木刻浮箭,下为浮舟,浮舟随着受水壶内水的增多而逐渐上升,浮箭也就指着铜尺上的刻度来测定时间。
- 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漏是指计时用的漏壶,刻是指划分一天的时间单位,它通过漏壶的浮箭来计量一昼夜的时刻。
- 通高47.9厘米,壶身为圆筒形,下为三蹄形足,盖上有双层梁,壶盖和两层梁的中央有上下对应的三个长方孔,用以安插浮箭。
- 燕肃发明的莲花漏较旧刻漏有很大改进,它由上、下两个水池盛水,上池漏于下池,再由铜鸟均匀地注入石壶,石壶上有莲叶盖,一支箭首刻着莲花的浮箭,插入莲叶盖中心。
- 只要流注均匀,箭刻便可均匀上升,计时易于精确,为了得到均匀水流,自东汉起就采用复式漏壶:从一个漏壶向第二个漏壶注水,重叠使用二级以至六级,最后的漏壶才把水入放置浮箭的壶。
- 第一步是把泄水型沉箭式改为蓄水型浮箭式,即把刻漏滴出的水收到另一个圆柱形容器内,把箭舟和刻箭都放在这个蓄水容器内,积水逐渐增多,箭舟托着刻箭渐逐上升,由此来求得时刻读数。
- ตัวอย่างการใช้เพิ่มเติม: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