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例 การใช้
- 六月甲午,罢文吏犯赃赎罪例。
- 故(新律)集罪例以为《刑名》,冠于律首。
- ?刑法志》:“故集罪例以为刑名,冠於律首。
- 又律罪例减,及先帝之缌麻;令给亲恤,止当世之有服。
- 罪例可更者,一准于律;不可更者,即载入律条,着为令。
- 《明史?刑法志一》:“其杂犯大小之罪,悉依赎罪例论断。
- 元璐计无所出,请开赎罪例,且令到官满岁者,得输赀给封诰。
- ”之后,秦桧奏称:“按旧法规,没有辞官赎罪例,要维持原诏,关入静江府狱。
- 这一年5月5日马克思诞辰,还发生了定蒙古抢劫治罪例、禁州县官交结豪富等事件。
- 其中死罪律四百零九条,凡一千八百八十二目,又有死罪例一万三千四百七十二条。
- 继《大诰》三编之后,于洪武二十年(1387)十二月辑录武臣之罪例,为告诫管军武臣而写的一部重要文诰。
- 在《清规》中还明定肃众办法,除刑名重罪例属官厅处置外,若僧中自相干犯,都以清规律之,随事惩戒,重则集众捶摈,轻则罚钱、罚香、罚油,而榜示之。
- (3)又如:罪首(罪魁祸首);罪失(罪愆和过失);罪眚(罪愆,罪过);罪瑕(罪愆);罪祸(罪愆);罪累(罪过);罪悔(罪过);罪殃(罪过);罪辜(罪咎);罪衅(罪行;过恶);罪例(犯罪的案例)。
- 陈阿高等聚众结盟案后,遵照乾隆帝谕示,刑部定聚众结盟罪例:凡异姓人,但有歃血订盟,焚表结拜弟兄的,照谋叛未行律,为首者绞监候,为从者减一等;若聚众至二十人以上,为首的绞立决,为从者发云贵、两广极边烟瘴地方充军。